怎么写diversity statement?以专注为亚洲学者发声为例
鉴于美国目前的形势,可以预见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要求职位申请人提交diversity, equity, & inclusion (DEI) statement,研究型大学也不例外。
那么DEI仅仅是走过场吗?还是说招聘委员会真的在乎所以你需要认真对待?以我有限的经验来看,委员会里面的确会有人认真看DEI statement。而且即便退一万步说,这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要求,你是不是可以随便应付呢?
我的想法是,要认真对待,不仅要心里面重视,行为上也有表现。其中的关键是consistency,言行一致,持之以恒三五载,呈现自己独特的DEI。
所以DEI statement是没有所谓模版的。我以自己的经验为例,谈一种思路,供参考。
将学者的工作简单粗暴分成教学,研究和服务三块,那么最好就是在这三块中贯彻一条DEI主线,例如我的主线就是“专注为亚洲学者发声”。
1,教学
在教学中,不管什么课程,我都会引入基于亚洲国家的研究。哪怕是研究方法课程,我也会讲基于中国和印度的研究。例如中国的高考分数线,就可以是一个RD很好的例子。
我自己提供的RA/TA的职位,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,也是亚洲女生优先。我在GVSU最出色的一位RA是一个来自越南的女同学,毕业后在这边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。
2,研究
尽管我自己的研究主要是关心信息如何影响合供,但这些年来也陆陆续续参与了一些与中国研究相关的基础性项目。
2.1 第一个是综述了从1996年到2016年这20年间海外中国公管研究,参见:
Min-Hyu Kim, Huafang Li, Marc Holzer, & Mengzhong Zhang, 2019a,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in China: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Journals (1996-2016),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, 42(9): 753-764
Min-Hyu Kim, Huafang Li, Marc Holzer, & Mengzhong Zhang, 2019b,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in China, in Ali Farazmand ed., Global Encyclopedia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, Public Policy, & Governance, Cham, Switzerland: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. DOI: 10.1007/978-3-319-31816- 53717 − 1
当然现在又过去5年多了,这5年多也是中国学者英文发表井喷时间,值得再做一个回顾,也好让我们自己了解现状,展望未来。
2.2 第二个工作是RICF数据库。这个数据库包含从2103年到2016年在中国民政系统登记的几千家基金会的基础数据。如果你想研究中国基金会或更广义的非营利组织或civil society,这个免费公开的数据库或可以帮到你。(如果你关心NGO和中国公民社会,就一定要看RICF)
CUNY的陈斌老师和我之前写过一个介绍短文,也讲了一下中文非营利研究的短板以及未来可以跟进的方向。很高兴看到,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篇论文和3篇博士论文应用了这个数据库。
2.3 后面两项是新增的。第三个工作是用机器学习的办法来看中国研究。这个与前面提到的2019b那篇有点关系。在那篇文章里我们只用了clustering的办法,没用应用topic modeling和text network的方法。
Hanjin Mao, Huafang Li, 2022, Can machine underst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literature? Applying text mining for systematic review,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, DOI: 10.1177/15396754221109319.
而在这一篇文章里,寒尽和我应用了多种不同的机器学习办法来看CPAR关心什么议题。具体而言,我们应用了clusters,topic models和text network等机器学习方法,重读了一遍之前的文献,然后和我们之前文章中人工编码的结果相对照,发现还是机器学习助力文献综述,是非常promising的。这篇文章刚刚在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上线了,我们用的数据就是CPAR从2002年到2019年的所有文章。
(参见:机器学习与经济学研究,以及 机器学习助力文献综述,拯救被文献淹没的你?)
2.4 第四个工作也是近期发表的Yahong Zhang, Marc Holzer, Hanjin Mao, Fangda Ding, Huafang Li, 2022, The Fruits of Diversity and Globalization: Participation and Contributions of East-Asian Scholar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, Public Integrity, DOI: 10.1080/10999922.2022.2086739.
这篇文章就不仅仅局限在中国学者,而是囊括整个东亚学者对美国PA领域的贡献。尽管是描述性的,但我们记录了排名前100的美国PA院校中东亚学者的比例,参加PA各大会议的东亚学者比例,以及名列前茅的PA期刊的东亚作者的贡献,然后我们也记录了学术获奖情况(当然不能放过自我推销的机会)。
我们没有确定性的结论,仅仅是对比了东亚学者在各个学术机构和期刊中领导层的比例,大致而言,与东亚学者的学术贡献比率对照,领导层中东亚学者的比例显然是太少了。
这个有很多原因,比如东亚学者本身的特质,但更重要的或许是东亚高等院校对这种学术服务缺乏系统性的支持。比如JPART现任主编Mary Feeney就提到邀请了两位东亚院校的学者担任JPART副主编,但需要院校配套相关的资源,例如课程减免,学生助理等,均因为院校不能满足条件,东亚学者即便本身有意愿,也不得不放弃。
这个和下面的学术服务联系在一起。
3,服务
3.1 亚红老师担任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‘s Section on Chinese PA的主席的时候,我是Section的secretary。有一些细小的东西,例如Section的论文奖,招聘会,院长论坛等的雏形,都是亚红老师精心设想的结果。中国Section也在那一段时期一跃超过韩国Section(我还去韩国Section拿过一个奖呢),成为ASPA最大的Section(现在因为疫情关系,可能要加上之一了)。
3.2 一起发起成立了ARNOVA的中国小组ESCN。目前是承昕和媖霖接棒。最近几年的活动,大家有目共睹,从找工作到发表,均有涉及。点击年份可以查阅过往ARNOVA参会杂记 2021 | 2020 | 2019 | 2018 | 2017。
3.3 但我自己感觉花心力最多的还是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。简单说一下CPAR目前的进展。
首先,就是换到了新的出版方,目前由Sage出版,参见:前章待有新篇续,CPAR moves to SAGE。
其次,也有了新的编辑团队,还会有新的调整。参见:CPAR has a new home and welcomes a new editorial team
再次,已经进入ESCI,但学术公器还需要大家合供,一起多帮衬。参见:CPAR名家文章介绍,以及CPAR高引文章介绍
点击这里查看更多关于CPAR的内容 https://journals.sagepub.com/home/cpp
CPAR从2022年起,从半年刊转为季刊,本年度第一和第二期已经出刊。
这两期目录为什么这么排呢?背后有理由。
首先,因为转型期,两期排在一起了,所以文章多一些,有10篇。我们计划每期刊登5篇左右的论文。
其次,前5篇文章,第1篇是考虑及时性,跨国经验应对新冠,没有比这个更要紧的话题了。接下来4篇分别系统综述了为经济发展而合作的研究,城市垃圾管理的研究,中国公管中的女性,以及美国公管项目中的亚洲学生。广度深度兼具,为接下来的研究做了很好的知识积累,若你关心相关的话题,也欢迎阅读引用。
后5篇文章,则展现研究议题在空间上的多样性,5篇文章分别研究了伊朗的医院,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小镇,香港地区的社区警力,澳门地区的预算,以及当然不可获取的中国大陆的研究。
https://journals.sagepub.com/toc/CPP/current
另外如果你对Blockchain and PA感兴趣,欢迎投稿。详情请察看CPAR征稿函。CPAR专刊Blockchain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征稿
我自己的DEI就是围绕1,2,3展开,主线就是为亚洲学者发声。不管从哪个角度看,你都能看到我的这条线。
虽然DEI Statement是新的,但古人云:听其言,观其行。看一个人是不是言行一致,还是有迹可循的。古人诚不我欺。
当然值得再说一遍:每个人的DEI Statement都应该独一无二,我的这点想法也是给大家一个思路,不一定值得效仿。
预告:回头会更新一下“公管学生在北美学界找工作”的合集,敬请期待。